21世纪是信息时代吗? 每个人都这么说,身边的人每个都这么和我说,我也一直这么认为的。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见到电脑,是在小学的时候在班主任的办公室,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硕大的显示器屏幕,我目不转睛的盯着老师对电脑的操作,生怕错过了一个细节。我至今仍然记得当时老师打开浏览器的地址栏,依次输入了h t t p s : / / b a i d u . c o m,然后显示器上就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界面,然后继续用键盘和鼠标与显示器交互着。当时我在心里想:我天!这也太神奇了吧!然后心思都没在和老师的交流上面,之后我飞奔跑回教室,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串已经在心里默背了好几遍的字母。这是信息时代给我的第一印象,时至今日,仍然会回想起这个场景。
第二次接触电脑是初中时一个老师的笔记本电脑,已经忘了老师叫干什么了,反正就需要把笔记本打开,我兴冲冲的跑过去,然后面对着眼前的若干按键,肯定我不知道按那颗才能开机,我仔细琢磨着,然后老师来了,按了一颗比较特殊的,电脑就亮起来了,当时我的心里:哦噢噢!下次我一定会了。
然后初中也有了微机课,一个星期一节课,忘记交了些啥了,反正没用来干过正事,初中还是比较保守和比较乖的,都没去过网吧啥的,好歹接触过微机课,自以为比较了解了。
高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次运动会,当时每个班都可以写小纸条去给广播的同学读,然后我碰到龙吉胜老师,叫我帮忙去教学楼顶楼的一个办公室打印一份通知,这应该是我第一次用电脑来做正事,软件不太熟练,打字也不太熟练,但我还是完成了,还仔细调了一下格式,觉得好有成就感,打印出来后心里想着他可能会夸我吧,最后没有。不过还是很开心,然后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上课和姚述屿玩那个金山打字警察追小偷的游戏,只觉得他好快。再后来和几个同学一起参加了潘老师的信息学奥赛二课培训,对这个曾经让我大吃一惊的设备逐渐熟练起来。
距离我的小学,已经过去十多年了,现在我每天都和电脑打交道,基本上熟悉了电脑的各种操作,我知道我电脑可以做哪些事情。在地址栏输入一个百度的网址再也不会有当年那种惊讶的感觉。电脑是一个可以创造信息,也可以接收信息的工具,因此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我们称之为信息时代。
之所以想写一点东西,是因为现在的信息时代让我震惊而悲哀,我们几乎可以获取所有的信息,铺天盖地,眼花缭乱,我们以为每天我们看到的信息是我们自己主动选择主动去看的,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我们可以决定看或者不看。在体制和框架遍布的世界,生产信息和传播信息的人或者监管信息传播的人,任意一个环节的存在一己私利都将导致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甚至的错误的。
倘若我们没见过彩虹,彩虹也不再会出现,有人告诉你彩虹的颜色是棕色的,每个人都这样告诉你,你可能最终会把彩虹与老婆饼归类到一起,“彩虹不是彩色的,就像老婆饼里没老婆”。当然,现实通常没那么过分,彩虹还是彩色的,但可能彩虹里面只有橙黄绿青蓝紫或者红橙黄绿青紫。当然现实通常也没有那么明显,一般不会在一个客观普遍的事物出现,但在一些无法具体描述的过于难以描述的类似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即我们的世界观、我们的人生观之类的东西,却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少了红色或者蓝色。而这也是我们作为人,作为独立的人最为重要的东西。“两个凡是”是不正确的,历史对此已经予以证明。
好在忙于用乌云遮蔽彩虹的主是繁忙的,繁忙导致主没有办法遮蔽那些古老而蕴含有丰富彩虹的书籍,因为主没有功夫将书籍还原成现实世界。但作为独立的人是有这个能力的,至少焚书坑儒的事情在信息时代应该不会发生了。适当远离网络上的即时信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能我们因此无法听懂周围人口中的梗,无法知道idol的最新情况,无法知道世界上哪个角落发生了什么事情;但这些事情不是从古至今每天都在发生的吗?活在当下,即时网络上的当下不是当下!